说到天堂这个词,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来自西方宗教的概念。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女皇武则天就曾耗资上亿两白银,在洛阳城建造过一座名为天堂的皇家建筑。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可惜仅存世七年就毁于大火,其背后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让我们一探究竟。
这座天堂其实是洛阳城七天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建筑群按照天上七星的布局设计,从南到北依次为:天阙、天街、天门、天津桥、天枢、天宫,最后就是最负盛名的天堂。据史料记载,天堂高达五层,其高度令人惊叹——站在第三层就能俯瞰近90米高的明堂全景。天堂与明堂交相辉映,不仅展现了盛唐时期登峰造极的建筑工艺,更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展开剩余50%公元688年(垂拱四年二月,武则天执政时期),女皇下令在明堂北侧兴建天堂,专门用于供奉巨型佛像。这座建筑规模空前,主体结构高达数百尺,共分五层。施工期间,每天动用上万名劳力,从江南山区采运珍贵木材,历时数年才告完成,总耗资近亿两白银,几乎掏空了国库。
然而这座辉煌的建筑却命运多舛。公元695年正月初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天堂付之一炬。据传这场火灾的起因是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因嫉妒御医沈南璆得宠,蓄意纵火报复。火势迅速蔓延,不仅烧毁了天堂,还波及到相邻的明堂。熊熊烈火将洛阳城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全城百姓陷入恐慌。事后武则天为掩盖真相,对外宣称是工匠不慎引燃佛像布料所致。
这场大火引发朝野震动。左拾遗刘承庆上奏请求暂停朝会以示反省,但宰相姚璹以汉武帝重建柏梁台的典故进谏,认为不必过分自责。最终武则天采纳建议,在端门城楼上照常举行宴会,并立即着手重建工程,仍命薛怀义负责督造。这段历史插曲不仅反映了唐代宫廷的权力斗争,也展现了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的处事智慧。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之家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