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老刷到一种新玩意儿,叫中式养生面包。
就是那种听着像药方子、吃着像点心的东西。
枸杞牛角包、黄芪吐司、甘麦大枣包……名字一念出来,我妈都说这不就是她以前煮给我补身子的那几样?
这些面包突然就火了。
年轻人排着队拍照打卡,发朋友圈配文都是“今天也是养生的一天”。
点赞一堆,评论里还有人问在哪买,能不能代购。
扬州一家中医院四月刚推出药膳面包,当天就卖光了。
几千个一小时抢完,门口排成长龙,跟挂号似的。
医院都看不下去,专门发声明说:我们只在食堂卖,别的地方买的都是假的啊!
贵州那边更野,直接整出个折耳根面包。
你没听错,就是那个又腥又苦、本地人当宝贝、外地人咬一口想吐的折耳根。
居然也塞进面包里了。
天津有家叫元气养生局的店,是中医院开的。
有个姑娘小九跟我说,她买了荷叶包、黄芪包,还有麦冬吐司。
她说馅料挺多,味道怪怪的,但还能接受,吃了也不觉得上火或者拉肚子。
北京同仁堂更会玩,把面包店开进了商场。
五棵松万达里的知嘛健康,卖什么枸杞原浆牛角包、五红丹麦卷,一个最便宜十六块,贵的要三十六。
比普通面包贵不少,可照样有人买。
其实这几年,“中式”俩字特别吃香。
什么养生水、中药茶饮,全都冒出来了。
有报告说,到2028年,光养生水这一块就能做到一百多个亿。
可这面包到底养不养生?
有人觉得好传统文化创新,还能吃出健康,多棒。
也有人冷笑,说是“情绪安慰面包”,图个心理安慰罢了。
我去问了个中医朋友,他说中药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乱吃可能适得其反。
而且你看看那些面包里的药材,放那么一点点,真能起作用吗?
多半就是换个名字,让你觉得自己吃得高级。
我觉得吧,这些东西能火,不是因为它们多有效。
是因为我们现在太累了。
加班到半夜,靠一杯奶茶续命,突然有人说,来吃个黄芪面包,补气养血——哪怕只是听着舒服,也愿意信一秒。
我们买的哪里是面包。
是小时候妈妈熬药时那股味道。
是病了有人管的感觉。
是一种“我在照顾自己”的仪式感。
但再好的食材,也不能代替看病。
饿了可以啃两口面包,病了还得去医院。
要是哪天真能把古方研究透了,做出既安全又好吃、还适合不同体质的产品,那才叫厉害。
现在嘛,尝个新鲜就行,别太当真。
配资之家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