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落幕,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已行至深水区。
市场下行、企业暴雷、管理重构三重巨压下,昔日攻城略地的地产精英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职业迁徙潮。
然而,在这一波汹涌的离职浪潮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悄然浮现:
多位曾执掌千亿房企的“掌舵者”,不再简单地在行业大船间“跳槽”,而是毅然转身扬起创业的风帆。
他们褪去巨头光环,以创业者身份回归,试图在行业寒冬的冻土上,栽种新生的幼苗。
他们的选择,是无奈的退守,还是洞察先机的突围?他们的实践,又能为迷雾中的行业带来哪些微光?
今天,我们聚焦三位从千亿房企总裁高位之上转身的创业者,探寻他们如何在行业凛冬中,硬生生凿出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1
原蓝光总裁张巧龙,创立四川联投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这句老话,被四川联投董事长张巧龙赋予了全新的实践意义,四川联投成立于2021年,创始人为前蓝光发展集团副董事长、总裁张巧龙。
展开剩余88%1998年西南石油大学工民建专业本科毕业后的张巧龙,分别在设计院及施工单位工作了近8年,2006年正式加入蓝光。
在蓝光的14年里,张巧龙先后担任过项目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总、区域公司董事长等职务,2017年晋升为蓝光发展总裁,次年蓝光的整体销售额由600多亿迈入了千亿阵营。
2019年底张巧龙辞去蓝光总裁职务,依旧担任蓝光发展副董事长职务,后来入职彰泰集团任集团董事长兼总裁,2020年底辞职。
从彰泰辞职后,2021年1月张巧龙联合在能源及地产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张兵以及前正黄集团总裁谢谋安在成都创办了四川联投。
张巧龙担任四川联投法人及董事长职务,谢谋安担任公司总裁,采用合伙人机制的项目跟投开发模式。
2021年10月,四川联投以381万每亩的价格拿下四川遂宁市河东新区地块,总占地约41亩,案名为河东意境。
该项目是叠拼和洋房为主的改善盘,周边配套齐全、坐拥涪江、联盟河环绕,永盛湖点睛的“双河双公园”生态格局,打造出了“人景合一”的江湖公园景观。
(河东艺境交付实景图)
凭借着9000-15000元/平的超高性价比及高品质,河东艺境2022年5月首次开盘,截至2024年10月,新房均已全部售罄。
河东艺境热销也成为四川联投的开山之作,也为公司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四川联投又开发打造金牛宽窄学府,并取得开盘即售罄的良好成绩,青羊金沙源里目前也实现基本清盘,去年9月拿地开发重庆璞印年底时部分楼栋实现封顶,真可谓是达到了做一成一的节奏。
据联投董事长张巧龙介绍,目前联投所有开盘及交付的项目,都来自项目股东自有资金,且自有资金回报率平均在20%-30%。
就在不久前,四川联投再次出手,经过多轮激烈竞拍,以2.61亿元竞得成都郫都区犀浦板块的21亩地块,溢价率超33%。
在涛哥看来,四川联投采用 “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是老板”模式,将资金压力、项目成败与每位参与者的切身利益深度捆绑,共享收益,激发出远超单体责任心的集体创造力。
2
原金基总裁徐波涛,创立中堃置业
2023年4月,南京地产圈小范围流传的一封信引起了大家关注,写这封信的是前南京金基地产总经理徐波涛,这是一封告别信。
徐波涛自2001年就加入了南京金基集团,到2023年离开,在南京金基工作了22个年头。
在他任职期间,南京金基内凭借优质特色的产品品质,2022年以142亿权益销售金额跻身南京楼市第二位,成为南京本土民营开发一哥。
从金基地产离开3个月后,南京出现一家新的民营房企中堃置业,公司创始人正是徐波涛。
中堃置业成立后很快落地项目,2023年11月拿地,由徐波涛团队开发的首个项目南京河西贤坤花园,在业内爆火出圈,吸引陆续有非常多知名房企及业内同行现场参观考察。
(贤坤花园实景)
项目地理位置优越,周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位于南京河西江心洲,是目前河西唯一上市的低密多层新房。
他们推出“一宅一定制”的专属服务,在户型、装修风格、配置和细节四个维度可根据业主需求定制。
同时做到主动准现房销售,首次公开就做到了80%的实景呈现,让购房者能直观感受到项目的品质和未来生活场景。
(贤坤花园实景)
贤坤花园于去年11月开盘,一次性推出全部130套洋房,开盘即热销102套,58390元/㎡均价,成为近两年河西区域唯一一个开盘即无优惠的高端项目。
自贤坤花园成功后,2024年6月、11月中堃置业又分别竞得南京秦淮夫子庙以及建邺区江心洲街道地块。
最近的南京土拍市场中,中堃置业又再次联合浙江长住集团开发打造最新摘得位于南京新街口的G05地块,规划建设高端低密小高层,又将会是值得期待的高品质楼盘。
中堃的崛起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无论市场冷暖,对“好房子”的渴求始终存在,缺少的是能做出好房子的“匠人”。
3
原碧桂园区域总李丹俊,创立山源集团
短短几年,曾经的宇宙房企碧桂园,从最初的100多个区域,经多次缩减后,目前还剩下13个区域公司。
这也意味着这些年来,有着近百位区域总裁相继从碧桂园离开或者内部转型其它业务领域。
前不久有市场消息称:一位前碧桂园区域总裁在县城创业开公司盖起了别墅。
李丹俊生于1973年,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有部级设计院工作,2001年加入碧桂园。
先后主要担任过碧桂园豫南区域总裁、重庆区域总裁、地产集团设计管理部总经理、碧桂园博意研究副院长等职务,据称李丹俊还带队参与设计了碧桂园新总部大楼。
2023年重庆辖区下的一个县城-酉阳县,山源集团注册成立,创始人、董事长正是李丹俊。
2024年,李丹俊的山源集团在酉阳做了一个项目酉州田园归居,总建筑面积60193.46平方米,容积率1.0,绿化率超过30%,由叠拼、联排、双拼等多种别墅类型构成。
(酉州田园归居叠拼别墅效果图)
去年1月动工,5月首次开盘,当月去化85%,6月份首批售罄,二期启动。开盘3个月销售过亿元,6个月内以1.8亿元认购成绩,成为区域别墅销冠。
均价仅8000元/㎡左右的田园归居为何为能卖得这么好?
在涛哥看来,一方面创始人原本就是房企设计研发出身的高管,另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对县域中产需求的精准定位。
李丹俊深知,在“碧桂园模式”失效后,县域中产及更高净值人群的改善需求被长期压制。他们渴望的并非“天价豪宅”,而是兼具品质、环境与性价比的真正改善居所。
利用其在龙头房企积累的设计研发实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将在一二线城市司空见惯的别墅产品理念、空间布局、社区规划和建造标准,带到配套相对成熟且有自然禀赋的县域。在县域视角下,这就是“错位竞争”的极致产品主义。
总结
行业凛冬,寒意彻骨。但这三位从千亿房企掌舵者转型创业先锋的故事,却如同一簇簇跳动的火苗,映照出穿透阴霾的希望与路径。
张巧龙的四川联投,用“合伙人机制”编织了一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网络,证明了在“轻资本”、“精投资”模式下,团队协作与灵活决策如何激发出远超个体效能的精品创造力;
徐波涛的中堃置业,则以产品为刃,凭“一宅一定制”和“准现房”硬实力出圈,证明无论潮起潮落,真正的价值最终只会流向那些敬畏品质、尊重客户的产品主义者;
李丹俊的山源集团,则敏锐地将目光投向被遗忘的县域沃土,用高能级的研发和降维的产品组合,精准掘开县域中产的改善蓝海,验证了下沉市场改善需求的活跃。
他们的道路各异,但成功的底色却惊人一致:
告别规模崇拜,摒弃资本依赖,回归商业的本质——在特定的市场坐标中,用独特的、难以替代的产品和服务力,满足特定人群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
他们的故事仍在书写,成功与否还需时间检验。但他们已用行动向行业昭示:
寒冬的废墟之上,并非只有绝望。在一批人和企业的努力下,真正以居住价值为导向的房地产新生态,正在破土而出。
关于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有什么评价?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发布于:上海市配资之家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