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历史阶段,都会有属于那个时代的记忆。就像现代人结婚常说的“三大件”一样,如今人们需要的往往是“房子、票子、车子”。但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年代,人们结婚的景象却出奇朴素:只有唢呐响起、轿子抬起、桌上放着一把糖,亲友围着喝酒,婚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到了80年代,国家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结婚时需要的“家用三件件”也发生了变化。那时常说的三件件成了自行车、手表,以及缝纫机和收音机这对组合。无论具体怎么变,这些都折射出婚姻生活里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比如50年代那一把糖,和吃穿相关;80年代的缝纫机和收音机,则和衣着、家用的便利密切相关。至于轿子、如今的汽车,以及自行车的地位,则体现了国人出行方式在半个多世纪里的巨大变化。
说到80年代要谈到的自行车,最响亮的名字就是“凤凰牌”。当时它在国产自行车中几乎是标志性的存在,地位堪比现在酒类中的茅台在酒业里的影响力。如果谁家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媒人就会把这户人家视作“豪门”,大事小事都会被人追着去撮合。
展开剩余69%那么,这辆自行车到底有多神奇?它的当时定价又是多少呢?请继续往下看。
凤凰牌自行车诞生于50年代的上海,起初的名字叫“生产牌”。后来品牌改造,取名为凤凰,象征人民生活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因此它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批自行车品牌之一。在那个工业水平还比较落后的年代,凤凰牌的出现无疑像一剂给力的兴奋剂,大大鼓舞了为国家建设奔波的先辈们。
多年来,凤凰牌一直被视作中国轻工业的代表产品。到了80年代,它还获得了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出口产品荣誉证书”,甚至成了我国政府赠送给外国贵宾的官方礼物。它的受欢迎程度,在民间也是有口皆碑,成了许多婚嫁故事里令人向往的“高端”标配。
当然,价格也是一个现实的难题。80年代,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大约要130元。那时全国人民的平均月工资大约只有40元,买一辆几乎要攒上三个月的工资才能买下。
如果把这笔钱放到今天来算,按现代人的平均工资估算,省下三个月工资在当时的购买力相当于大约两万多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用同等购买力来比较,实际数字会更大,可能达到二十万左右。也就是说,如今要用同样的购买力来购买,凤凰牌自行车在当年的价格,已经相当于现在的一辆中档轿车的价格水平了。
正因为如此,凤凰牌自行车在当年的影响力不仅仅是交通工具那么简单,更承载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国家实力的象征。从凤凰牌走进千家万户,到如今街头巷尾私家车的普及,这其中反映的不只是消费升级,更是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历史印记。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之家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